tushu您的位置:网站首页>>专业介绍>>文章正文

山东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专升本 作者:专升本 2018-02-09 03:36:27
专业简介:
    该专业下分三个专业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方向、国际电子商务方向。 
(一)专业就业方向 
    1. 国际贸易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厚实的学科背景,掌握比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行业政策及有关贸易惯例规则,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外贸网络客户开发能力和外贸业务实践能力,能够在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银行等涉外机构独立开展外贸及其相关业务的复合型涉外应用人才。 
    2.国际金融与投资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厚实的学科背景,掌握比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行业政策及有关贸易惯例规则,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外贸业务实践能力,能够在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银行、投行从事国际金融与投资的业务操作和咨询管理工作。 
    3.跨境电子商务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厚实的学科背景,掌握比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行业政策及有关贸易惯例规则,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外贸业务实践能力,外贸网络客户开发能力,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够熟练操作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敦煌网等典型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网络营销与管理的外贸应用型人才。 
(二)就业前景分析 
    1.国际贸易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强,业务总量平均每四年翻一番,所吸纳的从业人员也在同比增加。目前,市场对既懂得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又能熟练掌握业务操作的国贸类专业人才极为青睐,加之我国已经将银行、保险、财务、管理等众多服务领域相继开放,与国际接轨,同时参与国际竞争,致使这些行业也均需要大量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然而,在今后十年内,我国的国际贸易人才供给在总量上严重短缺,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就算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十年内也只能培养出130万名该行业人才,而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已经超过250万人,即使今后市场条件不会变化,也尚有超过一百万人的缺口。可以肯定,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国贸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不会改变,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取得本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的,还可报考硕士研究生。 
    2. 国际金融与投资方向 
    2011年以来,国际贸易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与金融往来进一步增强,已经将银行、保险、财务、管理等众多服务领域相继开放,与国际接轨。有专家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的外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2/3以上,投资人员的供求缺口也在60%以上。另外,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促使我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加强了对既懂得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又能熟练掌握国际金融与投资业务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该类人才的就业及发展前景良好,薪资水平较高,具有极大地发展潜力和“钱”力。 
    3.国际电子商务方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贸易必须在世界贸易从传统贸易向国际网络贸易转化中重新为自己定位,国际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资料显示,其山东外贸公司会员总数为324093家,按每家公司需要2个外贸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算,人员需求为642186人次,并且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子支付的政策推出,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贸电商人才的需求。既懂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惯例和操作,又懂国际电子商务的外贸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必将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 
(三)我们的办学优势 
    1.相关专业建设基础扎实,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为本专业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建校较早,历史悠久,自1938年开始办学以来,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经济建设人才。学校重视专业建设,自1998年开始举办专科教育以来,已开设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本专科)、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等相关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等4门核心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会计》等五门课程在全国商科院校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12年,因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全国商科院校国际贸易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我校配评为全 
国商科教育50强院校,2013学校被中国贸促会定为“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2.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跨专业、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依托国际商务专业,不断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师培养力度,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队伍(教授25%,副教授40%,讲师占35%,专兼职教师比例1:1.2,有海外留学背景占50%)。在科研方面,近几年立项国家级、省级、厅级等课题43项,主编、编著、编译著作、教材42部,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3.实践平台搭建合理,实验设备及实验基地建设完备,相关图书资料丰富,优质的硬件条件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已经建设了模拟仿真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包括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金融仿真实训室等10个专业实训室,同时建有“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和23个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资料97.32万册,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专业期刊百余种。 
    4.搭建高水平的校内外专业竞赛平台,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外贸职业能力。 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校内外以及国际专业竞赛平台,学生在“全国第五届商科院校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全国POCIB大学生从业能力大赛”、“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一等奖”。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层次都有很大提高,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厚实的学科背景,掌握比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行业政策及有关贸易惯例规则,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外贸网络客户开发能力和外贸业务实践能力,能够在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银行及海关等政府部门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跨国公司、外经贸企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涉外政府部门相关业务操作及管理。
主要课程:
    国际贸易学、国际商法、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外贸函电(双语)、国际商务谈判(双语)、外贸单证制作(双语)、跟单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实务、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外教)等。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具有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渠道管理、网络营销管理、市场调查与研究、营销策划与咨询、市场开拓等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法、SPSS原理与应用、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学、服务市场营销学、零售学、品牌管理、推销和商务谈判、广告学、销售管理等。

 
修业年限:4年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与QST青软实训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打造品牌专业,采用“2.5+1.5”的合作办学机制,通过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项目贯穿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紧跟企业用人需求,以企业开发项目流程对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推动教育和产业无缝衔接,实现高水平就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系统掌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嵌入式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产品设计、开发、应用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政府、科研院所及通信、金融、电力、高新技术等嵌入式相关行业胜任相关软硬件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教育、管理等工作。在就业岗位、薪资、和发展前景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主要课程:

    C++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Linux应用程序开发、数据结构,嵌入式原理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tushu 精品图书
  • 大学语文
  • 高等数学
  • 英语
pic
咨询电话(08:30-17:30) 400-0531-112
本部地址:济南历城区工业北路东段开源路8号  版权所有:杭州文亮思睿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9-2025|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09111115号|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1617号|律师声明书